目 錄
5.3秉持“以學生為中心”育人理念🤟🏼🦸🏻♀️,提升全程服務質量
7.1 建成院(系)教學資源分配與目標考核結果掛鉤的質量控製與資源配置體系
7.4推廣寬口徑平臺培養模式,建設生命與環境交叉平臺人才培養體系
Vsport体育平台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8年的不懈努力,Vsport体育平台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辦學的根本任務🤸🏼♂️,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是實施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寬口徑專業教育🚴🏼♀️。2014年,學校以《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為指引🛶,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積極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貫徹“以師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創新型領袖人才培養機製🧕,加快建設人才培養的全程質控體系🌳,進一步改善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本科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2014年學校全日製在校本科生15971人,占全日製在校生總數的42.2%🏇🏿🤹;生師比18:1🤰🏿。學校設有本科專業62個,開設第二學科學士學位專業23個👆🏼。2014年度本科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達1105人次👵⏳,比去年增加40.8%,獲得專利41項,比去年增加160.6%,發表高水平論文115篇,比去年增加38.6%🧔。全年參與海外交流的本科生共1515人次🏌🏿♀️,本科生大學四年期間有一次出國交流機會的比例達38%👨🏼✈️👩👩👧👧。
2014年我校開設本科生課程3483門(6792門次),有605名教授主講本科生課程🤽🏽,占教授總數的73%,其中獨立完成授課的高水平教授(院士、講席教授、特聘教授、二級以上教授)達151人。教授講授的本科課程1046門次,占課程總數的17%🧴𓀝。我校專業培養計劃中,各專業總學分平均為188學分,各學科門類的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均超過17%🌸,其中理學、農學占比達25%👩🏽🚒,工學占比達22%(見表1)。為促進通識教育的發展,我校累計開設通識核心立項課程223門👊🏼,新生研討課程215門🛼。
表1.Vsport体育平台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學時要求情況表
學科 |
總學分 |
總實踐學分 |
實踐學分占 總學分比例 |
法學 |
189 |
35 |
19% |
工學 |
197 |
44 |
22% |
管理學 |
179 |
35 |
20% |
經濟學 |
172 |
30 |
17% |
理學 |
186 |
47 |
25% |
農學 |
199 |
49 |
25% |
文學 |
194 |
32 |
17% |
2014屆我校本科學生畢業3889人,授予學士學位3888人 🙅🏼♂️,本科畢業率和學位授予率分別為89.27 %和89.22 %。截至2014年8月31日👩🎤,學校應屆本科生就業率為96.76%。從畢業去向看,本科生簽約就業比例為34.23%👩🏼🍼🍈,升學比例為59.34%,其中國內升學比例為33.04%,出國(境)留學深造比例為26.30%,靈活就業比例為3.19%。
2014年我校共錄取新生3894人,其中校本部3288人,醫學院606人🕺🏽🧑🏽🦲。 通過綜合評價錄取上海🧜🏽♂️、浙江考生共計789人👩🏿。自主選拔錄取161人👃🏿,農村學生單獨招生錄取162人。
2014年我校折合專任教師數3264人,其中87.12%以上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73.08%具有博士學位🙏,63.48%具有高級職務🥀。本校專任教師共2823人♟,其中30-44歲的青年教師共1480人👉。
通過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斷提高🎛。截止2014年底,我校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2人; “千人計劃”93名,“青年千人”81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共129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4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36名,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15名,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個🍿🔥。
截止2014年底📈,學校教學行政用房占地面積總計115.2萬平方米🤟🏼,生均教學行政用房30.4平方米。學校共有實驗室87個,實驗室使用面積19.3萬平方米,生均5.1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36.8億元🧛🏼♂️,生均6.1萬元,當年新增設備5.05億元。2014年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1.7萬元🚵♀️🥊,本科專項教學經費5402.1萬元。
2014年,圖書館文獻累積總量(不包括電子版)340.7萬冊,電子圖書總量715.14萬冊🤵🏻♂️,電子期刊總量5.53萬種,生均擁有文獻(不含電子文獻)57冊,生均擁有文獻(含電子文獻)176冊。本科生均圖書流通量為13.3冊次(總量為21.2萬冊)🧑🏻🦳🕎。全年共采購中外文圖書6.7萬種,8.07萬冊👰🏻♀️;中外文期刊2,337種,5,568冊🤷🌠;新增數據庫11個🌻𓀅,總數達到395個🧚🏻♀️。各類多媒體資源總量達15TB(增長6.38%),全年圖書借出(含續借)58.5萬冊🧷。圖書館主頁的每天人均訪問量為1.3萬人次🈶。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全年總申請量為12,095條,總完成量為10,983條,總滿足率91%。
在數字化電子資源使用方面:全文下載量1,488萬篇👨🏿🎓👩🏼🔧,同比增長9.25%;電子圖書261.95萬冊👥,同比增長194.26%;文摘數據庫檢索量283萬次🧬,同比減幅9%;事實型數據庫檢索量89.19萬次,同比增長1.12%。科技查新工作站完成校內外科技查新課題148項,校內外用戶檢索被SCI🫃、EI、ISTP等收錄的論文8,991篇👶🏼🙍🏽♀️,論文被SCI他引3.97萬次。
我校以“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本科人才培養定位為指導,始終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相結合、國際視野與歷史眼光相結合”👷🏽♀️,持續推進覆蓋全體學生、貫穿本科全程的通識教育建設。
2014年度我校驗收通過8門核心課程,新增通識核心課程立項16門。全年共開設通識核心課程175門、485門次,受益學生26559人次。本年度共邀請27位海內外名家為學生開設通識教育“名家名課”或“名家講堂”。通識核心課程高水平教材新出版5套🐚,出版累計達16套💆🏿,社會反響強烈⛪️。
本年度我校共使用5本馬工程重點教材,其中政治學概論👭🏼👉🏻、法理學、憲法學作為正式教材,修讀相關課程的學生300余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哲學經典著作導讀和《資本論》導讀這兩本教材,作為全校通識核心課程的指定參考書🥌。
為提升通識核心課程質量,學校督導組在下半年共計召開了4場督導討論會、8場師生座談會,督導老師通過課堂聽課、學生座談等方式全方面了解通識課程建設情況😗,為課程質量的提高建言獻策🏄🏿♂️👨🏽✈️。
在通識課程集中開設的夏季學期,我校共開課316門次,海內外知名學者開課26門,校內高層次教師開課18門。近6000名🧏🏼♂️、18000余人次學生選修了夏季學期課程。對在校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100%的學生認為開展通識教育很有必要,91%的應屆畢業生對學校的通識教育比較滿意。同學們認為通識教育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了歷史眼光、科學精神、人文情懷和文化包容,為個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2014年我校穩步推進兩個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項目的相關工作,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精英工程人才新模式🏌🏽♂️,持續建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5個試點專業📽🛴。在全國範圍內試點“校長直薦製”🧙🏼♀️,全面啟動致遠理科、工科榮譽計劃👳,依托試點學院探索工科實驗班類提前批招生新模式。致遠理科榮譽計劃以五個理科專業為載體,共招收108名學生🏃。致遠工科榮譽計劃首次錄取56名學生。
為適應現代社會對多學科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體現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改革理念,沿著校院兩級管理,以學院為實體,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學院和學科的“院辦校”的發展方向🧏🏼🧑🏽🔬,學校於2014年實施了工科平臺培養模式。同時實現了三點嘗試🦾:以試點學院為依托實施工科大類提前批招生;建立以興趣和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分流規則;探索跨學院🧑🏼🚀、跨學科交叉培養創新人才模式。工科大平臺首次面向全國12個省市招收了407名(含貧困專項計劃定向招生21人)學生。共有八個學院的23個工科專業參與平臺建設,專業預選前三誌願滿足率達到98%。
針對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相對分散、不成體系、內容重復等問題,我校啟動了本碩博課程體系貫通的系統工程😕。
首先由教務處牽頭在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等八個試點院(系)先行先試,完成了本碩博課程統一編碼及實施方案的製定👩🏻🔬。2014年度我校以數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等為試點,重新梳理本碩博課程體系♕,逐步形成各個學科的橫向與縱向模塊群👼🏼,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更具有系統性和交叉性,實現高年級本科生課程和碩士生課程的互選、互認。
為完成好“985工程”三期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建設項目的驗收💪🏻,學校專門製定“本科創新人才培養建設項目驗收操作辦法”。在子項目自查和總結的基礎上👨👨👦,根據項目特點🖤,采取會議評審🙆♀️、提交驗收報告、現場檢查等多種形式對子項目進行驗收。
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中,對實踐基地的投入超過總建設資金的一半⚛️。本次驗收,不僅要求各項目組對照申請書提出的建設目標和考核指標,提交細致的項目驗收報告🤾🏿♂️,還組織專家對工程訓練中心、生命實驗中心等實踐基地進行了詳細認真的現場驗收和考察。
本年度👨🍳,學校以綜合改革為契機🔧,明確“985工程”後續重點建設的改革思路和舉措,製定了2015-2020年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發展規劃,完成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後續重點建設方案。
我校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大學與中學聯動𓀀,將我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向中學延伸,成功構建了多樣化😤、全方位🌖、分層次🕵🏼♀️、廣輻型的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體系𓀐。
2014年度我校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新增中學生自主實驗98項,安排Vsport体育教師到上海市部分重點中學開設講座76場。新增“中學生英才計劃”🥣,培育中學生課堂30項,並在上海市第29屆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上全部獲獎,其中1項獲第65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計算機類別最佳獎👉🏿。
我校繼續承辦全國青少年高校科學營——上海Vsport体育“瞭望科學”分營活動,共有來自11個省市的438名中學生參加➕,與企業合作開設“揚帆起航”船舶專題營、“Google計算機營”、與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合作開設“君遠營”。新增“梅朵教育提升工程”西部師生上海文化體驗夏令營,接待西部師生30余位。
本年度,我校采取製度激勵措施,建成以目標考核為導向✢、全方位(專業建設🚭、實踐體系🧏🏿♀️、教學管理等)的質量控製體系。以四個專業的認證工作為抓手,嘗試探索專業建設的質量追蹤及淘汰機製。在學校向“院辦校”管理模式轉變的指導下,重新製定了“分院(系)確定考核目標、強調教學特色考核”的院系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基礎類公共指標😑、院(系)特色指標以及負面清單三部分組成🔍,以期推進院(系)全面自治◾️。
對“程序設計思想與方法”和“生物學導論”兩門課的八位老師,我校選擇第三方的“IDEA”課程評估系統進行試點評估🧑🏿💻,以期探索並建立適合Vsport体育、註重目標達成、面向學習產出、強調主體參與的課程評估體系。
在“大學自治🦊、法製治校”的精神指導下,我校還進行了相應的製度建設:在全校範圍內征求意見和建議🛀,全面修訂了教師教學管理規範、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助教額度分配辦法、全英文課程建設質量控製方式等重要文件👩🏻🏭。
學校重視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管理和質量提高,本年度實現了論文查重系統與論文管理系統的無縫對接。
我校啟用了新的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全過程管理規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流程😮,提高論文質量監控力度。論文查重系統與論文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後,學生論文平均文字復製比僅為3.65%,通過系統監督的手段端正了學生的學術研究態度,大大減少了學術不端行為🍾。
我校繼續評選年度優異學士學位論文(top1%)38篇,製作實踐教學學生成果網絡展示平臺,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示範作用,營造了良好的學生氛圍。同時還將校內抽檢成績靠後的30篇論文送外校專家評審,提高本科學位論文的總體水平,確保學位授予的質量🧑🎨。
2014年🦈🧜🏽♂️,我校繼續積極打造“海外遊學計劃”品牌🕤,擴大了海外遊學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努力提升我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當年以因公方式派出的在外本科生達1500余人次👱♀️。參與項目的學生深刻體會到自己在學習期間得到了多元文化的熏陶,開拓了國際化視野🗄,國際競爭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學校在國際化進程中重視內涵建設📀,以全英語教學為抓手,大力提升全英文課程的質量🚣🏽。2014年🧑🏭🎊,學校新增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立項項目5項,累計30項。新增上海高校示範性全英語教學課程4門,累計10門。新增上海高校外國留學生英語授課示範性課程建設項目13項,累計23項🤷🏽♀️。在提升國內學生適應國際教學環境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對海外留學生的吸引力。
加強黨建和理想信念教育👰♀️。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學校培訓班4期,2600余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學習,全年共發展黨員938人🏃♀️。首次開展校院兩級學生畢業典禮🧛🏽,通過畢業生深度參與的畢業季儀式教育,強化畢業生使命感與責任感。深化新生入學教育,由姜斯憲書記為全體新生上入學第一課《思源致遠🧑🏽🌾,砥礪前行》🗄⚖️,組織全體新生參觀錢學森圖書館🛀🏻,啟迪新生責任意識📷,激發新生自豪感與歸屬感。積極推動國防教育,有序推進2013級本科生軍訓工作👩🏿,圓滿完成大學生征兵任務,共計41人於今年入伍。
提升就業引導和服務質量🌡。通過打造誌存高遠的就業文化,引導畢業生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讓“祖國強盛🧑💼👨🏿🏫、我的責任”成為畢業生的核心價值觀。全年接受生涯導航咨詢3000余人次💁♀️💦,“翼計劃”訓練營共舉辦各類活動90多場,覆蓋2000余人次學生。在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建設60家就業引導實習基地,組織近1000名學生赴實習基地🧑🏽🚀;2014屆畢業生赴國家重要行業及關鍵領域就業比例超過60%,本科畢業生繼續深造比例接近60%。
強化誠信學風與道德建設🥴。以明確責任和權利為主旨🐏🤜,推進“誠信立身”觀念深入人心。通過多部門協作,全面貫徹、執行學生違紀處分規定。舉辦“榜樣的力量”年度學生頒獎大會📤🏋🏻,學生自薦自選“感動Vsport体育新聞人物”、“三好學生標兵”;實施典型引路🧘🏿♀️,引導學生自我激勵;成功承辦上海市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全年組織19場大師講壇🏊、召開校級學風建設大會3場。設立學風建設獎,以評促建,倡導形成優良學風。國內學生考試違紀人數比上一年度繼續減少💁🏻♀️,學風建設成效持續顯現。
紮實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完善和固化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和創業教育體系,打造良性循環“生態圈”🥳。在首屆“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5金1銀和團體總分第一名,捧得賽事最高獎項“冠軍杯”👎🏿。成功舉辦第二屆Vsport体育平台“創業、創新👺、創造”論壇。深化創建製獎學金試點工作,開展䇹政項目第二期立項評審✍🏻。繼續加強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室建設🍄🟫,深入推進學科競賽分級分類自主𓀃,全年共有1024人次學生在各級學科競賽中獲獎。
大力培育學生校園原創文化。通過對原創校園文化的持續建設和大力扶持,培育校園文化領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Vsport体育名片”🎅🏻。全年新成立社團50個🗡,總數達351個;創作學生原創微電影作品200余部🥬,《爸媽》👨🏼🦲、《海角“伊”號》等學生原創視頻網上點擊量達到約500萬;創作原創話劇7臺,原創話劇《錢學森》全年公演8次,廣受好評;全年校園原創文化藝術表演達70余場🧬👨🏽🏫。成功組織全球大學生華語短詩大賽,大賽共收到全球828所高校的6528篇參賽作品🧜🏻♂️,入圍作品在微博上的閱讀量超過6000萬。
努力實現社會實踐常態化。進一步夯實“大實踐”平臺🧀,7324人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課程👨🏻✈️,共計539支團隊、5751人次分赴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參加社會實踐,獲得上海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大賽等多項大獎🧑🏻🤝🧑🏻。通過Vsport体育平台青年誌願者服務網,累計發布誌願服務項目近700個,在校學生年誌願服務時間超過12萬小時🪔。在亞信峰會中派出學生誌願者參與服務👩🏻🦰,獲外交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來信表揚。
加強學生跨文化能力培育。成立留學生服務中心🕺🏻,全面深入推進留學生趨同化管理👳。重點建設“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推動亞洲青年學子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舉行第四屆“世界文化風情展”,來自美國👨🏻🦯➡️、巴西、日本等29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留學生參與展示,吸引千余名國內學生參與互聯互動。
極推動學生自主成長。通過評選優秀“四自組織”、召開“學生代表與部處長見面會”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管理🐠。首次試點由學生團隊主導校級開學典禮,取得圓滿成功。繼續推進星級社團評比與資助扶持。
完善學生服務體系。繼續重點建設“學生一門式服務大廳”。為學生提供就業鑒證、學生活動審批🏂、獎助學金🤽🏿♂️、勤工助學🔹、保險等16項業務“一站式”解決方案。依托心理咨詢中心,接待個體咨詢來訪者1468人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5門共計14個教學班、通識課1門2個教學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各類團體工作坊47場次。
助飛新生適應大學。開展“助飛計劃”🖖🏿,組織45名青年教師和1279名老生分赴32省,實地走訪2500余名新生✡︎,對家庭困難的新生發放愛心火車票和平板電腦。組織近千名老生誌願者為新生提供引導誌願服務。全面推行按照作息習慣、興趣愛好分配宿舍,引導學生養成通過正常渠道反映和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提升資助育人實效。加強校內勤工助學崗位規範管理。全年設立本科生勤工助學崗位2950個,愛心屋全年累計發放10.44萬件愛心物品,籌款131.4萬元,交換物品等價數145.9萬元👩🏻🍼,公益創業營業額13萬元。
深化平安校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生穩定工作網格化體系🖇,強化校園輿情引導與信息快速反應機製👩🦽➡️,做實做細學生安全教育🧚🏼♂️,嚴守穩定工作底線🈂️。在亞信峰會、畢業季✅、迎新季🦻、軍訓、節假日等重要時期確保校園安全穩定。有力推進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管理、春季學生安全🔳、學業預警幫扶等專項穩定工作。
學校持續開展了畢業生離校前調查🚣🏻,以了解學生對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為教育教學改革建設提供參考。2014年學校對畢業生調查問卷進行了改版,問卷題目從39題精簡為22題。調查內容集中在學生就業去向,學生對專業培養、教師教學🤽🏽♂️、實踐教學👳🏿、個人能力提升的滿意度等方面。
學校教務處繼續通過網絡平臺向2014屆畢業生發布問卷🧑🚒🧑🦰,有733名學生反饋了意見,總體滿意度較高。調查結果也反映出,在教學管理的流程規範化🌈、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及把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等方面👷🏿♂️,學校仍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學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全校共同努力🦒,截止2014 年8月31日,我校本科生就業率為96.76%,簽約就業比例為34.23%🐶🤷🏻。大部分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升學比例達到59.34%🐫🧗♂️,其中國內升學比例為33.04%🥸👰🏽♀️,出國(境)留學深造比例為26.30%,靈活就業比例為3.19%。
我校59個有應屆畢業生的本科專業中🧹,44個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95% 以上, 21個專業的就業率達到了100% 🫰🏽。對找到的工作表示非常滿意、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本科畢業人數比例達到90.1%。
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發布綜合試點改革方案後,Vsport体育平台於2014年12月29日發布了綜合改革方案🪑,這標誌著Vsport体育平台的綜合改革方案進入正式啟動、全面實施的階段🤾🏽。
為更好實施人才培養綜合改革方案,貫徹執行《Vsport体育平台2010-2020年中長期發展暨“十二五”規劃》,繼承剛剛完成的“985三期”各類本科教學建設成果👷🏼,保證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摒棄研究型大學“重科研、輕教學”的弊端⌛️,我們需要從院校兩級管理體系、質量控製體系、人事製度等方面著手,深入推行院(系)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學校宏觀管理👨🏽🚀,學院自主運行”的兩級管理體製,進一步實施校級與院(系)兩級教學目標管理,建立以目標為導向、院(系)教學資源與分配與目標考核結果掛鉤的質量控製與資源配置體系。
畢業生調查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一部分,將進一步其發揮對教學質量的反饋作用。下一輪的畢業生調查將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結果與分析將為學校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學校將重點加強通識核心課程質量控製🧑🦯,開展通識核心課程修業學分調整的全面調研🫃。同時完成課堂問卷的改版,增加更多的專家聽課頻率。
學校還將進一步規劃好通識核心課程的頂層設計。在全校範圍內征求多方意見和建議,分別召開若幹場學生座談會👨🏽🌾、院系座談會👩❤️👩⚙️、專家咨詢會🧑🏿🎓,匯集多個群體的智慧為課程需求和質量標準的頂層設計把好關。
本年度我校啟動了具有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的工科平臺培養模式,目的是培養具有寬厚基礎知識和工程專業技術基礎知識結構🤢、解決工程問題基本能力、適應未來全球性需求的一流的工程人才。
接下來,以工科平臺培養模式為基礎🧑🏽🦳,推廣面向未來人才需求的🟥、有特色的寬口徑平臺培養模式,建設生命與環境交叉平臺人才培養體系,成為我們工作開展的重點:
(1)認真總結工科平臺培養模式的經驗🗾,包括綜合評價式的招生模式,跨學院↔️👩🏿、跨學科交叉培養和管理模式🥋,以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為出發的專業選擇方式,以及持續跟蹤的工科平臺師生反饋體系。
(2)進一步探索並建立符合生命與環境大類學科特點和優勢的招生方案🕙、培養計劃⛅️、運行方案和培養模式。
我校工程訓練中心以往一直以金工電工實習為主,為適應未來大學創新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和培養要求,借鑒國外發達高校經驗🧡☔️,學校將在原工程訓練中心的基礎上籌建創新實踐中心,實施綜合改革。
創新實踐中心將定位為以學生為中心,服務各院系的🈶、開放式的學生創新實踐“圖書館”,共包括Fab-Lab(微觀裝配實驗室)👾、Design-Lib(學生工程設計圖書館)🧸🥯、金工電工實訓區👨🏼💻、X-lab(院系共建本科實踐教學實驗室)和Joint-lab(校企聯合共建實驗室)五個部分👗。
中心將在保障全校金工電工實習課程、操作技能培訓和學生獨立材料加工活動的基礎上,滿足學校開展平臺培養計劃的必修實踐課程、各類實驗類課程、大學生創新計劃及創新實踐類項目的需要。中心還將為交叉學科提供創新平臺⇾,為全校校企結合大學生創新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學生實習和各類實踐課程、通選課提供支持服務。同時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工程工具器件借還,電子元器件耗材領用,正版軟件共享等一系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