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Vsport体育平台共有7項第一完成單位成果獲得黨中央和國務院表彰,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是譚家華🧑🏼🚒;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第一完成人是賈金鋒和師詠勇🙎🏻♂️;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是過敏意😧🧑🏻⚕️,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第一完成人分別是陳代傑、張陳平和方秉華🙅♂️。
2019年度我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簡介:
1🐭🕵️、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
該項目由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譚家華教授等完成,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我國疏浚需求巨大🫅🏻,挖泥船曾長期依賴於進口,譚家華領銜項目組共設計大型絞吸挖泥船60余艘,年挖泥量超過10億立方米,年產值超過百億人民幣。這批絞吸挖泥船已成為我國疏浚行業的主力軍,在一帶一路港口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航道疏浚等工程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和多項世界紀錄🦹🏼♂️,創造了矚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建設海洋強國、維護國家主權、推進國家戰略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2、拓撲量子材料製備與量子特性的實驗研究
該項目由物理與天文學院賈金鋒教授等完成,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該項目提出了利用超導近鄰效應實現二維拓撲超導體的實驗方法,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具有原子級平整界面的三維拓撲絕緣體/超導體異質結,證明了該體系為二維拓撲超導體,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存在的確鑿證據🧘🏿♂️,後被國際上很多研究組重復並進一步證實。為探索拓撲量子計算等奠定了基礎。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錫烯薄膜,開啟了錫烯實驗研究大門🦊。該工作在國際引起了極大的學術反響🏫,已經成為一個熱點研究方向。
3🧏🏿、基於連鎖不平衡及長單倍型分析的精神疾病關鍵基因精細定位研究
該項目由生命科學技術學院Bio-X研究院師詠勇教授等完成,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該項目針對復雜性狀分子遺傳學領域的難點和瓶頸,創新了基因組大數據的連鎖不平衡分析、長單倍型分析理論和研究方法💹,並在精神疾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中取得突破💚。項目成果為精神疾病的精準診療奠定基礎🏂🏻、為復雜疾病遺傳機製研究提供了系統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手段。8篇代表性論文發表於分子遺傳學領域的一流期刊,SCI他引1804次🙇♀️,其中單篇最高他引1350次♌️🕺🏽,並獲得2項發明專利授權👟,具有較高的科學創新性和應用前景。
4☂️、面向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
該項目由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過敏意教授等完成🍔,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該項目屬於計算機軟件領域,主要研究構建強實時、高吞吐、快擴展↙️、高魯棒雲計算系統的難題。發明了突變峰值用戶請求快速處理技術、基於存儲陣列優化的數據高可靠高吞吐技術、基於容器和混合部署的高效資源整合技術、基於內存數據分析的服務質量保證技術。項目成果應用於行業領先的30余家企事業單位,實現了對雲計算基礎軟件國外產品的替代,有效推動了核心軟件的國產化。
5、依替米星和慶大黴素聯產的綠色🐬、高效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
該項目由藥學院陳代傑教授等完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屬生物醫藥領域的微生物藥物技術。首次提出“抗生素共線聯產”思想,並以慶大黴素C1a為紐帶,與我國創新藥物依替米星和慶大黴素進行聯產工藝創新🧑🧒🥂。建立了多參數聯動控製的精準補料工藝、高純度C1a和主動調配的純化工藝🏌🏻🩸;及創新了依替米星合成和純化工藝💇♂️、突破了依替米星質量分析控製關鍵技術👨🏿🏫,建立的新方法被2015版藥典收載。項目的實施🔌,大幅提升了產品的收率和質量,降低了製造成本和三廢的排放。
6、頜骨缺損功能重建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
該項目由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張陳平教授等完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針對頜骨缺損功能性重建這一口腔頜面外科領域的世界性難題,通過20余年的科研攻關與技術創新🧱,建立了完整的頜骨功能重建技術體系🦆,並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項目組首創“四段式”下頜骨重建策略,解決了大型失位性頜骨缺損功能重建的臨床難題;首創血管化腓骨增寬牽引種植技術,開創性地將顯微外科、牽引成骨與牙種植技術融為一體♿️,實現了頜骨重建從“形態修復”到“功能重建”的重大突破,通過國際口腔頜面外科培訓基地、國家級學習班、國際和國內會議等進行技術推廣和專業人才培養,使逾萬例病人獲益🖋♝,確立了我國在頜骨重建領域的引領地位,使得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7🍟、《急診室故事》醫學科普紀錄片
該項目由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方秉華教授等完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當下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有兩大話題🆖:一個是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實現關口前移🧑🏿,提高大眾防病治病的意識;另一個是醫患矛盾問題,由於信息的不對稱,醫患雙方都對對方有不完整的認識和不實際的要求,導致沖突產生🙆♂️。《急診室故事》以紀實的手法,很好詮釋了這兩個問題🈁。節目全景展現了真實的醫院和醫療過程,乃至許多我們平時不重視的醫療救護常規🦙👈🏿,諸如如何叫救護車,什麽病才應該看急診等等𓀁,從醫療保健、求醫問藥👩🏿⚕️、醫患互信的各個角度做了一次很好的科普。加之電視與網絡數以億計的觀眾,和非說教的故事性的交流方式,創造了科普到達率的一個高峰。與傳統科普相比,是新媒體時代一次醫學科普的革命性創新與突破👳🏿♀️🫣。
李恩璞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